(相关资料图)
旖旎的读音:yǐ nǐ;声母是:y、n;韵母是:ǐ、n。基本解释:柔美的样子词性:形容词旖"字从方人从奇,奇亦声。"方人"指旗帜飘扬,"奇"意为"突出"。"方人"与"奇"联合起来表示"旗帜高扬"。"旎"字从方人从尼,尼亦声。"尼"意为"亲和"、"亲近",转义为"缠绕"、"缠人"。"方人"和"尼"联合起来表示"旗帜缠人"。"旖旎"意为:旗帜高扬,旗帜缠人。扩展资料:1、旌旗从风飘扬。引申为宛转柔顺。唐·李白 《愁阳春赋》:"荡漾惚恍,何垂杨旖旎之愁人。"译文:荡漾惚恍,为什么垂杨却长得枝叶繁盛的愁人。2、温存柔媚。元·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我这女儿吹弹歌舞,书画琴棋,无不精妙,更是风流旖旎,机巧聪明。"译文:我的女儿吹弹唱歌跳舞,琴棋字画,没有不精,更是风流却长得枝叶繁盛,机智聪明和技巧。3、多盛美好。汉·刘向 《九叹·惜贤》:"结桂树之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译文:我系结上柔嫩的桂树枝啊,再联缀上荃草香蕙和辛夷。
旖旎拼音:[yǐ nǐ]旖旎_[释义] [charming and gentle] 柔美的样子旖旎从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顾青翠之茂叶,繁旖旎之弱条。——成公绥《木兰赋》说不尽软玉温香,娇柔旖旎。——《梼杌闲评——明珠缘》
意思:同“旖旎”。1、旌旗从风飘扬貌。引申为宛转柔顺貌。引证:清·孙枝蔚 《清明日泛 舟城 北》诗:“新烟何旖旎,黄鸟鸣春深。”翻译:烟囱里刚冒出来的烟多漂亮,春色越来越浓了,黄颜色的鸟在叫呢。2、多盛美好貌。唐代·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三》: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翻译: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羽毛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读音:nǐ yǐ扩展资料引用:1、《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宋代: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翻译: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2、《杏园中枣树》唐代:白居易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翻译:在二月的曲江江边,各种花红得风光旖旎。3、《九辩》先秦:宋玉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翻译:暗自悲叹蕙花也曾开放啊,千娇百媚开遍华堂。
一、旎作姓氏时读作nǐ。二、释义:(形声。双音词“旖( yǐ)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美的样子)——见“旖旎”( yǐnǐ):柔和美好三、旎的部首:方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五、造字法:形声;从方、尼声六、相关组词:旖旎采旎旎旖旎旎旖旎乡撒旖旎旖旎山风光旖旎夜色旖旎旖旎从风旖旎风光风流旖旎旖旎岁月风景旖旎扩展资料:一、汉字笔顺: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横折、横、撇、撇、竖弯钩、二、词组释义:1、采旎[cǎi nǐ]采集柔美的东西。2、旎旖[nǐ yǐ]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用来比喻女子美丽。亦有一点点雄伟的意思。3、旎旎[nǐ nǐ]柔和貌;柔丽貌。4、旖旎乡[yǐ nǐ xiāng]犹言温柔乡。5、旖旎从风[yǐ nǐ cóng fēng]本指旖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
旎nǐ ㄋㄧˇ〔旖~〕见“旖”。郑码:SYXR,U:65CE,GBK:ECBB笔画数:11,部首:方,笔顺编号:41533151335(形声。双音词“旖(qí)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美的样子)——见“旖旎”(yǐnǐ):柔和美好
Copyright@ 2015-2022 百科大全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2478号-16 联系邮箱:89 71 80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