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电性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质量数决定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整个原子显不显电性,也决定着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是核外电子质量的1 836倍,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扩展资料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有:一低,即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再排能量稍高的电子层;两不超,即各电子层电子数不超过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一稳定,即最外电子层中排满8个电子的结构较稳定,其他结构在一定条件下有变为稳定结构的趋势。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18个电子。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电子数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质子数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子数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中子数等于原子量数减去质子个数
中子数+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你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错误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这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比如C,有3种原子,一种C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2,另一种为13,还有一种为14.你说的碳原子的质子数是6,中子数是8 是指最后一种C
该原子的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S原子一般来说是16个质子,16个中子。但不排除S的同位素33S(就是相对原子质量为33的硫原子)所以它中子数=33-16=17
Copyright@ 2015-2022 百科大全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2478号-16 联系邮箱:89 71 80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