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1-22 09:13:06


【资料图】

生态因子指的是什么

生态因子的概念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例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生态因子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行为,改变生物的繁殖力和死亡率,并且引起生物产生迁移,最终导致种群的数量发生改变。当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某一种生物不适合时,这种生物就很少甚至不可能分布在该区域,因此,生态因子还能够限制生物物种的分布区域。但是,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并不是消极被动的,生物能够对自然环境产生适应。由此可见,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的和辩证的。 生态因子的分类 在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都存在着很多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在其性质、特性和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组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为各类极不相同生物的生存进化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生境类型。按照传统的做法,可以把生态因子广义的分成两类,六个基本类型。 1.非生物因子 (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 (2)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性质, (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 2.生物因子。 (1)植物因子——植物之间共生、寄生、附生等关系。 (2)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 (3)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

什么叫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例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在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都存在着很多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在其性质、特性和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组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为各类极不相同生物的生存进化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生境类型。按照传统的做法,可以把生态因子广义的分成两类,六个基本类型。在农业生态学研究中,常要测定的生态因子有:1.非生物因子(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2)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性质,(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2.生物因子。(1)植物因子——植物之间共生、寄生、附生等关系。(2)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3)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

生态因子的概述

植物的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对于具体的植物和植物群落,我们一般使用“生境”这一概念。植物的生境包括许多环境要素,如大气浓度一项就包括氧气的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惰性气体的浓度等。但并不是所有的环境要素都对植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如惰性气体的浓度基本上不影响植物的生活。我们把对植物有影响的,直接作用于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要素称为生态因子,又称生态因素。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三大类。非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等)、水分因子和土壤因子等。生物因子主要指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动物对植物的摄食、传粉和践踏等。人为因子包括人类的垦殖、放牧和采伐,环境污染等,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因子。在各种生态因子中,并非所有的因子都为植物的生长所必需。我们把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因子称为生存条件,亦即植物缺少它们就不能生长。对于绿色植物来说,这些因子是氧气、二氧化碳、光、热、水和无机盐。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动物啮食、寄生、风害、火灾和土壤侵蚀等现象可以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生命活动的产物,被称为干扰。

生态因子有哪些分类?各种分类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例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生态因子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行为,改变生物的繁殖力和死亡率,并且引起生物产生迁移,最终导致种群的数量发生改变。当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某一种生物不适合时,这种生物就很少甚至不可能分布在该区域,因此,生态因子还能够限制生物物种的分布区域。但是,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并不是消极被动的,生物能够对自然环境产生适应。由此可见,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的和辩证的。(二)生态因子的分类在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都存在着很多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在其性质、特性和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组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为各类极不相同生物的生存进化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生境类型。按照传统的做法,可以把生态因子广义的分成两类,六个基本类型。1.非生物因子(1)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2)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性质,(3)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4)水生植物——溶氧量,光谱(5)陆生植物——温度,阳光2.生物因子。(1)植物因子——植物之间共生、寄生、附生等关系。(2)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3)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三)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1、综合性 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2、非等价性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有另一个因子来代替。4、限定性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往往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生态因子的分类

生态因子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统一。简单、传统的方法是把生态因子分为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和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前者包括生物种内和种间的相互关系;后者则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五类: 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生态因子的划分是人为的,其目的只是为了研究或叙述的方便。实际上,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并不是单独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生态因子分析时,不能只片面地注意到某一生态因子,而忽略其他因子。另一方面,各种生态因子也存在着相互补偿或增强作用的相互影响。生态因子在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活的同时,生物体也在改变生态因子的状况。美国植物生态学家道本迈尔(R.F.Daubenmire)将生态因子分为七个并列的项目: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在研究园林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时, 主要考虑除火因子之外的其他六个,因为它们常常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

最新资讯
热门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百科大全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2478号-16   联系邮箱:89 71 80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