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教科书上写:一是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成。在中国的典型应用是宁夏的沙坡头的治理,其治理的起因是为了保护此地铁路线(如附近的包兰线)免受沙漠淹埋。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但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沙坡头因治沙成就卓越经验丰富被世界治沙同行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
有一天,看到林场工作人员用麦草扎制的草方格,可以减少风沙流动后,经过不断实践,进行改造,取得的效果显著,对全球沙漠化的治理贡献了一大部分力量。
麦草方格治沙法是中国从俄罗斯那里学来的,将某些固沙性良好的草类按方格状种植能增强防沙固沙效果,防止土地荒漠化。
防止风沙飘扬,巩固地表
建国以来,我国治沙工作取得了不少新进展,至1988年底,全国治沙造林保存面积已达1.5亿亩,不但使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而且还从沙漠中新辟农田2000多万亩。但是,由于治沙一直没有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因此治沙规模小、步伐慢,治沙措施也主要是在局部地区阻止沙漠化的扩大,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沙漠推进和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的被动局面。为此,党和国家向全社会发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号召,从90年代起,我国已把征服沙漠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力争10年内使全国沙漠化土地的治理面积增加两倍,沙漠化土地的年扩大速度降低一半以上。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沙区各族人民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治沙大军,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就一定能够开创治沙工作的新局面。如果我们有机会乘火车从包头到兰州去的话,在经过腾格里沙漠东南部迎水桥至孟家湾段时,会被车窗外的奇异景象所吸引,只见铁路两侧的茫茫沙漠表面,覆盖着一张张巨大的由稻草所组成的网,绵延十几公里。面对这一景象,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在地面复盖这巨大的草网?原来,1958年建设包兰铁路时,为了防止腾格里沙漠的风沙危害铁路,故总结群众经验,在铁路两侧的沙漠里设下了“草网”——即草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是用麦秸、稻草、芦苇等直接插入沙层内,直立于沙丘上,在流沙上扎设成方格状的半隐蔽式沙障。草埋入沙中的深度约15—20厘米,上露地面高度约20—30厘米,用铁锹壅沙踏实使之牢固即可。
Copyright@ 2015-2022 百科大全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2478号-16 联系邮箱:89 71 80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