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植物名称: 小叶罗汉松 别 名: 细叶罗汉松 英 文 名: Shortleaf Podocarpus 科 名: 罗汉松科 小叶罗汉松 属 名: 罗汉松属 适应地区: 长江以南各地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主要城市: 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 、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 、东莞 、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 常绿乔木类 观赏分类: 荫木类 高度范围: 20 (M) 形态特征: 树形优美,种子卵圆形熟时紫红色,观果观叶,叶较小。 生长习性: 半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 繁殖培育: 叶与大叶罗汉松者相似,线形,但叶宽3-7 mm,先端锐尖至渐尖,可与之区别。 雌雄异株,种子球形,通常种托小於种子,成熟由红转成紫黑色。 繁殖方式:播种、扦插或高压法等方法,栽培於砂壤中,日照需良好,喜温暖到高温,水分要充足。生长缓慢。 景观用途: 庭植、盆景 编辑本段罗汉松科简介 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广卵形。叶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 小叶罗汉松 两面中肋隆起,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有时被白粉,排列紧密,螺旋状互生。雌雄异株或偶有同株。种子卵形,有黑色假种皮,着生于肉质而膨大的种托上,种托深红色,味甜可食。花期5月,种熟期10月。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狭叶罗汉松,叶较窄,先端渐窄成长尖形;柱冠罗汉松,叶小,先端纯或圆;小叶罗汉松,叶密集于小枝顶端,呈螺旋状着生,较狭窄,先端钝圆;短尖叶罗汉松,叶极短小;斑叶罗汉松,叶面有白色斑点。 编辑本段特性 外形 常绿小乔木 小叶罗汉松 树干 树皮灰褐色,长大后树皮呈纵裂,薄片状剥落,枝横展密生。 叶子 光滑革质,螺旋状互生,先端尖突单叶,叶形为线形或狭披针形。叶基锐形,叶缘全缘,边缘略反卷,主脉明显。但叶宽3-7mm;(大叶罗汉松叶宽7-10mm) 花朵 单花性植物,雌雄异株,雄花圆柱形3至5朵簇生,腋生,殆无梗,花药2室;雌花梗长5~11mm,单生,腋出,花小不明显,花色为黄绿色,花期3月至4月。 小叶罗汉松—雌花 雄花雌花 果实 核果,青蓝色,被有白粉,核果下有一肉质肥大的果托,长8~9mm。种子球形, 小叶罗汉松 易发芽。种子成熟时种托呈红色,种实阔椭圆形,径6~8mm。 其他 : 树形挺拔如松树,而它的果实与红色种托似罗汉佛所披之袈裟,集二者之名,故名罗汉松
罗汉松为罗汉松科常绿灌木。茎干挺拔向上。春、秋两季各萌发新枝新叶一次,枝条节间密,发枝多。叶条状披针形,光亮油绿,互生,呈螺旋形排列生长。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宜肥沃湿润、排水通畅的土壤。盆栽时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加1/5河沙,并掺入少量骨粉混合配制的培养土。当室外气温稳定在10℃左右时出室放南面阳台或庭院背风向阳处养护,入夏后移至半阴处,雨后注意及时倾出盆内积水,以免受涝。罗汉松耐干旱,因此生长季节浇水要掌握盆土略干些为好。如果浇水过多,盆土长期水渍,就会造成烂根、黄叶,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植株便会死亡。夏季水分蒸发快,浇水要充足些,盆土过干叶片易枯焦。罗汉松不喜浓肥,春、秋两季各施2~3次以氮肥为主的稀薄液肥便能生长良好。施肥后的第二天要浇一次水,这样有利于根系吸收。对已成型的植株,注意摘心和修剪,防止枝叶徒长,以利保持原来的姿态。摘心、修剪时间一般可在春、秋生长季节进行。冬季气温下降到5℃时入室,入室后控制浇水,室温保持在7~8℃。室温过高对翌年生长不利。一般每隔1~2年换一次盆,换盆在春、秋两季均可。换盆时注意适当剪去部分过多的根系和腐败的须根,同时剪除过密的枝条,添加新的培养土。
罗汉松属于乔木类植物,抗旱性略强,对外行来说:养花只要浇好水就能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花卉具体浇水最好是不干不浇,浇就浇透,不要像上面的做法每天喷雾(喷雾是最不好的浇花方式),每天都喷容易产生水膜,让花卉根的呼吸作用受阻,天天喷的多花卉会涝死,天天喷的少容易旱死深层根如果你的土质是粘土盆40公分左右的话10-20天浇一次,注意浇一次让花盆漏水土全湿透为准。如果用的是泥炭土,(一浇水就漏到盆地的土)一般是3-5天浇一次 你的花应该还有救,注意一定别天天浇水,那样会涝死。
只看叶面大小,叶长短,就可区分。
小叶罗汉松原产于日本,我国长江以南各地亭园普遍栽培观赏,无毒无害,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Copyright@ 2015-2022 百科大全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2478号-16 联系邮箱:89 71 80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