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速看料】佛心菩提果吊坠的作用与功效,佛心菩提果产地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4-23 09:14:49


(资料图)

新人,新入的佛心菩提,能还些什么玩

一般都是先在布袋里盘揉到一定程度再串串不要上油。为了使每粒都盘的均匀,休息2两天后上少许橄榄油或人油(涂核桃油容易发黑)刷匀放置密封袋中再休息2天,以免发生颜色不正的情况。也有将每一粒都磨抛至挂瓷后再串串的,以后取出手盘即可,再用粗布盘至光亮如镜,先用猪鬃刷子刷至每粒都均匀挂瓷。手盘不要用汗手脏手盘

起个菩提佛心这个名子好吗

好菩提是佛祖悟道的树本身就代表着智慧菩提本无树 这句话又让菩提有了清净 无碍的意思佛心 最是慈悲 最是善良 放下屠刀

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详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弘誓愿,前一为利他之愿心,后三为自利之愿心。要言之,此心即是二利之愿心,其体广大,其德无边。故诸经论广叹其德以劝发行者。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九云(大正9·775b)∶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是什么?

菩提心即求无上菩提之心。详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大正25·362c)︰‘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弘誓愿,前一为利他之愿心,后三为自利之愿心。要言之,此心即是二利之愿心,其体广大,其德无边。故诸经论广叹其德以劝发行者。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九云(大正9·775b)︰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此外,《菩萨地持经》卷一亦谓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为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且谓发菩提心有四种缘,即︰  (1)诸佛菩萨见闻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以之为增上缘,乐佛之大智而发心。  (2)未见闻神通,但闻说菩提及菩萨藏,以之为增上缘而发心。  (3)未闻法而自见法灭相,为护持正法而发心。  (4)未见法灭,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恼乱,即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经论》卷上〈发心品〉另明四种缘,谓︰(1)思惟诸佛而发菩提心,(2)观身之过患而发菩提心,(3)慈悯众生而发菩提心,(4)求最胜之果而发菩提心。  又,《大乘义章》卷九〈发菩提心义〉揭出︰相发心、息相发心、真发心等三种;元晓《无量寿经宗要》以四弘誓愿为菩提心,谓其有随事发心、顺理发心二种;《大乘起信论》说信成就、解行、证等三种发心;《维摩经文疏》卷七分别名字发菩提心、相似发菩提心、分证真实发菩提心。《大智度论》卷四十一则称发菩提心为菩提心,行六波罗蜜为无等等心;卷五十三谓佛菩提有发心、伏心、明心、出到、无上等五种菩提之别。《菩提心论》谓有行愿、胜义、三摩地等三种菩提心。  关于菩提心之体性,《大乘义章》卷九谓知菩提之性是己体,归心自实名为真发心。此系以如来藏性为菩提心之体。《大日经》卷一〈住心品〉云(大正18·1c)︰‘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以本有之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盖菩提心为求菩提之心,即无上菩提之正因,故应为本有之自性;《菩萨地持经》卷一〈种性品〉云(大正30·888a)︰‘菩萨依种性,必定堪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略)若无菩萨种性,虽有一切诸方便行,终不得成无上菩提。’  菩提心乃愿作佛之心,因此一切菩萨悉以发起此心为要,随而求净土往生者亦应发此心,如《无量寿经》卷下说三辈往生之人皆当发无上菩提心。依此,昙鸾等中国诸师及日本·源信等人,皆以发菩提为净土往生之正因。然而,源空《选择本愿念佛集》依废立之意,以菩提心为余行而废舍;证空《观经玄义要义释观门义钞》卷一谓菩提心有行门与观门之别,行门菩提心应废舍之,而观门菩提心即三心,为往生之正因,良忠《观经序分义传通记》卷三立净土门菩提心与圣道门菩提心之别,净土门菩提心系在此土发愿而在彼土修行,圣道门菩提心则于此土愿行具足。

双胞胎佛心果菩提果好吗?

好!非常好!心心相印!

最新资讯
热门推荐

百买思公司_百思买官网

2023-04-22   互联网

Copyright@  2015-2022 百科大全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2478号-16   联系邮箱:89 71 80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