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形
价层电子对推斥理论
VSEPR中文名叫价层电子互斥模型(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是用来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用这一理论模型预言的立体结构很少与事实不符。更具体的你去百科上看看吧。在大学无机化学的基础教材里有,感兴趣可以去书店了解了解。手机打得挺不方便的,所以没法细说,抱歉啊!
展开全部VSEPR英文全称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VSEPR中文名称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在1940年,希吉维克(Sidgwick)和坡维尔(Powell)在总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理论模型,用以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这种理论模型后经吉列斯比(R.J,Gillespie)和尼霍尔姆(Nyholm)在20世纪50年代加以发展,定名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简称VSEPR,通常读作“vesper”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英文VSEPR),是一个用来预测单个共价分子形态的化学模型。理论通过计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和配位数来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并构建一个合理的路易斯结构式来表示分子中所有键和孤对电子的位置。同时,也是一种较简便的判断共价分子几何形状的方法,该理论紧紧抓住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目这一关键因素,运用分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价层电子对数目这一假设,成功的解释并推测了许多简单分子的几何形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常用AXE方法计算分子构型。这种方法也叫ABE,其中A代表中心原子,X或B代表配位原子,E代表孤电子对。而实际上一个分子的形状不但受配位原子影响,也受孤对电子影响。氨分子(NH3)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与甲烷相同(sp3),分子中有四个电子云密集区,电子云分布依然呈四面体。其中三个是成键电子对,另外一个是孤对电子。虽然它没有成键,但是它的排斥力影响着整个分子的形状。因此,这是一个AX3E型分子,整个分子的形状是三角锥形,因为孤对电子是不可“见”的。事实上,电子对数为七是有可能的,轨道形状是五角双锥。但是它们仅存在于不常见的化合物之中。一种如六氟化氙,有一对孤电子,它的构型趋向于八面体结构,因为孤对电子倾向于位于五角形的平面上。另一种如七氟化碘,没有孤电子,七个氟原子呈五角双锥状排列。电子对数为八也是有可能的。
一、两者化学本质不同VSEPR就是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将共用电子对与孤对电子的概念,与原子轨道的概念相结合,且电子斥力达到最小。在这个模型中电子对相互排斥,成键电子与孤对电子距离越远越好。VSEPR模型以最简单的方法形象化了化学变化,也很容易判断物质的空间构型。分子立体构型即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指分子中各种基团或原子在空间分布的几何形状。分子中的原子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结合的整体,使分子在空间呈现出一定的几何形状。如果确定了某分子内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角数据,那么这个分子的几何构型就确立了。二、两者化学特性不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英文VSEPR),是一个用来预测单个共价分子形态的化学模型。理论通过计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和配位数来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并构建一个合理的路易斯结构式来表示分子中所有键和孤对电子的位置。分子立体构型进行sp杂化时,每个杂化轨道由1/2(ns)轨道和1/2(np)轨道组合而成,两个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80°。因此由sp杂化轨道构成的分子具有直线形的构型。同一个原子内的ns轨道与两个np轨道杂化,形成三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并分别与自旋相反的电子结合。扩展资料: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的基础: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础是,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主要决定于与中心原子相关的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该电子对既可以是成键的,也可以是没有成键的(叫做孤对电子)。只有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才能够对分子的形状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分子中电子对间的排斥的三种情况为:1、孤对电子间的排斥(孤-孤排斥);2、孤对电子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孤-成排斥);3、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成-成排斥)。注:分子会尽力避免这些排斥来保持稳定。当排斥不能避免时,整个分子倾向于形成排斥最弱的结构。孤对电子间的排斥被认为大于孤对电子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后者又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因此,分子更倾向于最弱的成-成排斥。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分子空间构型
Copyright@ 2015-2022 百科大全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2478号-16 联系邮箱:89 71 80 9@qq.com